B 型钠尿肽(BNP)常作为成人急慢性心衰的一线标志物,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而最近,BNP 在心脏病患儿中的作用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极大兴趣。部分研究表明,接受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 BNP 水平(尤其是术前 BNP 水平)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ICU 监护时长、是否需要运用正性肌力药物以及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独立相关。
然而,由于目前相关的具有高统计学效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 BNP 在 CHD 患儿上应用还存在很大争议。因此,目前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推荐指南将 BNP 作为 CHD 患儿诊断或预后的指标在临床常规应用。
鉴于此,来自意大利的 Cantinotti 教授团队根据最新的生物标志物评价指南标准,评估了 BNP 再 CHD 手术患儿的预后价值,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 CCLM 杂志上。
该研究纳入了 2009 年 6 月至 2013 年 12 月在该院进行矫正性或姑息性手术治疗的 CHD 患儿 587 例(其中男性 318 例,女性 269 例),平均中位年龄为 6.3 月。该研究组动态监测了患儿术前和术后 12,36,60,84,108 h 以及 ICU 监护时和住院期间每日的 BNP 浓度,直至患儿出院。
研究发现患儿的 BNP 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达峰值的时间为 63.7 h,直至出院时 BNP 水平仍比术前基线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测试了 2 个风险预测模型,第一个包含了几个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年龄、体表面积、Aristotle 评分;第二个模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循环时间和术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在这两个模型中加入 BNP 峰值后,预测效果明显提升。而且,联合 BNP 峰值后,2 个模型的 ROC 曲线下面积也增加。
该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心脏外科常规监测 BNP 或许可以提高 CHD 患儿的风险预测价值。而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也可作为将来专门针对儿科的大型 RCT 研究的基础性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