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很多检查项目都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电解质检查一般都组合在肾功能检查里面。我所在的医院一直都是要求空腹检查,但是对于单独电解质检查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在微信群和群友讨论,说法也很多。有人说无所谓,有人说不知道,也有人说必须空腹。
有问题有分歧是好事,讨论可以更好的学习,使人进步。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资料。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第二版(也是本科教材第四版配套教材):某些检验项目的测定结果受膳食影响。如餐后与空腹状态相比:甘油三酯增加 5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加 20%,胆红素、无机磷和糖增加 15%,丙氨酸转氨酶和钾增加 10%,尿酸、总蛋白、白蛋白、尿素、钙、钠和胆固醇增加 5% 左右。
书中明确指出餐后无机磷、钾以及钠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电解质空腹看来是理所当然。
但是我要说的问题到这里不算完,请接着往下看。
影响血钾的饮食因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五版: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如输入过多葡萄糖,尤其是加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糖原时,钾也进入细胞内。
也就是是说在血糖升高时加用胰岛素会使钾进入细胞内从而导致低血钾。这里你们可能会觉得我说这一段很突兀,和之前并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大着呢,这也得益于群里王老师的点拨,他告诉我餐后血钾应该是下降的,我顿时就明白了。餐后 30 分钟到一小时血糖到达高峰,随之胰岛素分泌也增加,就产生了上述同样的效果,也就导致了血钾降低。
上述的观点也得到了《实用内科学》第 14 版的支持,书上明确指出胰岛素增多时胰岛素可通过增加 NA+-K+-ATP 酶的活力促进钾转移入骨骼肌细胞和肝细胞。且指出胰岛素包括外源性或内源性。
影响血钠的饮食因素
2014 年出版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非人卫版第五版):过多的进食或饮酒可使标本钠升高。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人卫第五版):脂血标本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将造成假性低血钠血症,可高速离心分离后测定。
《实用内科学》第十四版:低血钠患者若渗透压正常,则可能为严重的高脂血症或少见的异常高蛋白血症所致的假性低钠血症。渗透压增高则为高血糖或其他高渗性物质引起的高渗性低钠血症。
高血钠:长期鼻饲高蛋白流质饮食或使用高渗葡萄糖溶液、甘露醇、山梨醇、尿素等脱水疗法致溶质性利尿。
影响血氯的饮食因素
2014 年出版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非人卫版第五版):待检者在采取标本前有过多的进食或饮酒,致使标本呈乳糜状,从而影响检验结果而出现 CL-升高。
《医家金鉴-检验医学卷(下册)》:一天中血清中 CL-变化很小,但在饭后会有轻微的降低,因为胃液的增多,CL-的分布转移。
从资料可以看出,饮食对 CL-的直接影响虽然不大,但是还是有的。而过度饮食造成的乳糜血又在方法学上对 CL-造成影响。
影响血钙的饮食因素
《医家金鉴-检验医学卷(下册)》:高钙血症:维生素 D、维生素 A 过量;高营养摄入。
影响血磷的饮食因素
《生物化学检验》第五版:磷在空肠吸收率达 70%,由于磷吸收不良而引起的磷缺乏较为少见,但长期口服氢氧化铝凝胶以及食物中钙、镁、铁离子过多,均可由于形成不溶性磷酸而影响磷的吸收。
磷向细胞内转移:在葡萄糖、营养素、胰岛素存在时(用胰岛素治疗时,细胞内磷缺乏,磷向细胞内转移,导致低磷血症)。
《医家金鉴-检验医学卷(下册)》:细胞内改变:葡萄糖:口腔或静脉、高营养治疗。
2014 年出版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非人卫版第五版):机体摄糖过多或组织利用糖增加时,血磷可降低,其原因系组织在利用葡萄糖(或生成糖原)的过程中必须经磷酸己糖化,消耗血磷过多所致,如进食大量糖类或静脉注入葡萄糖,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过多症(如胰岛素瘤)等。
综合资料可以看出,《生物化学检验》第五版和《医家金鉴-检验医学卷(下册)》的观点是高糖及胰岛素导致了磷向细胞内转移引起的低血磷;而 2014 年出版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非人卫版第五版)的观点是组织利用葡萄糖(或生成糖原)的过程中消耗了过多的磷。
影响血镁的饮食因素
《实用内科学》第 14 版:高镁血症:以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多见,但一般肾衰竭患者血镁大多仍能维持正常或正常偏高水平,且无高镁血症导致的症状。如果一时摄入过多(如使用抗酸剂)或经其他途径进入体内过多(例如肌注硫酸镁等),则可能出现明显高镁血症并出现症状。
结语
小小的电解质,认真起来还真不简单。饮食对检测项目的影响,可以谈的很多,今天就只谈下电解质。对于检验的实验前质量控制一直是很难,有时候我们甚至会为了所谓的方便患者、服务临床而让步。对于这样的做法,在非急诊的情况下,建议还是要坚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