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即将来临。
上了高中以后,偶尔会和孩子谈起对未来职业的想法。言谈中孩子总会透露出对医学的热爱。
若是放在几年前,可能我心中不会有太多的犹豫。
虽然身为医生的我清楚这个职业的辛劳,清楚这个职业需要更多的付出。但我自认为还是一个开明的母亲,我会更多的尊重孩子的选择。我也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吃不得苦、贪图安逸的人,我相信孩子有能力担当这个职业所需要的责任和付出。可是,在这个黑色的五月,在微信圈频频爆出伤医事件的五月,我真的犹豫了。没有一个母亲愿意自己的孩子面临那样无谓的牺牲。
我的职业是父辈为我选择的,在他们的眼中,这是一个令人尊重的职业。往大了说,这个职业是和救死扶伤、白衣天使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的。往小了说,这个职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有一门可依赖的技术,对家人可以有更多的专业照顾。可事实呢?加班加点,早出晚归,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每一个医护人员可能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工作把生病的孩子丢给老人;在医院工作却没有时间为家人买药;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却延误了家人的治疗;陪患者检查会诊却让亲人自己在医院各处奔波……在圈外人看来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有时候朋友托我们挂个号、加个塞,办的不好还会被埋怨不给面子,可这背后的无奈只有自己知道。
大学五年,研究生三年,优秀点的再上个博士,工作后还要参加各种资格考试,继续教育,学习进修。最近又加上了住院医规培,专科医师培训,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条条框框限制医生的执业。活到老学到老,这话一点没错。医学就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学科。医生要在不断地学习研究中发现疾病的本质,发现更多疾病的治疗办法。这也是医生的职责所在。
可这琳琅满目的考试制度让多少对医学怀揣梦想的青年止步不前。在同龄人赚得人生第一桶金时,我们在学习;在同龄人享受第一次人生价值的实现时,我们在学习;在同龄人走入婚姻殿堂与爱人幸福相伴时,我们在学习。5+3+3 的后面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数字在等待。
如果说辛苦只是体力上的付出,那这个职业还有很多人们鲜少知道的特点。一次为一位亲戚看病,检查完后立马习惯性地洗手。亲戚看了不高兴,怎么,当了医生就嫌我脏了?瞬间我愣住了。说起医院人们会想到来苏水、消毒液,可大家很少去想为什么。医生护士是离患者最近的人,也是最容易被各种病菌感染的人。除了已知的传染病患者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的隐性感染者。还有肿瘤科的化疗药物,核医学科的同位素,检验科的各种标本,放疗科、放射科、CT 室、介入室的各种射线。
虽然近年来防护措施越来越好,可长期的接触还是让很多医护人员的健康透支。在一项对医生身体状况的调查中,认为自己身体状况很好的仅占不到 10%。面对这些,我们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这是这个职业的一部分,是工作的一部分。在非典、甲流、埃博拉的面前,尽管有那么多的生命逝去,医护人员依然迎难而上。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伟大,只是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我不想一一赘述了。这些一直都在,没有变,我们一直都没有犹豫。可为什么,现在,我们犹豫了?
近年来,关于医护人员是否愿意子女学医的调查很多,结果显示,不愿子女从医的比例从 60%~80%不等,甚至有一项调查比例占到了近 90%。我们先要为那 10% 的父母鼓掌,因为医学的未来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
回过来我们想说:我们更希望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学医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行业的辛苦,因为这个行业投入更多,因为这个行业压力更大。我们真的不希望他们放弃这个行业是因为这个行业的暴力事件,是因为他们为那一桩桩一件件的伤医杀医事件所退缩。可事实是选择伤医事件作为原因的人仍占到了近 70%。
哪个父母愿意孩子在那样的辛苦工作背后还要面临生命的威胁?哪个医学院校能教导学生在给患者看病时要时刻警惕患者和家属的袭击?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医患关系啊!网络上那些头戴钢盔或是身背长枪看病的图片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医生形象。那不能不说是对伤医现象的一个大嘲讽。
孩子马上要上高二了,从懂事到 17 岁,我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他玩耍,没有更多时间辅导他学习,没有更多时间和孩子交流。所有这个行业所需付出的艰辛孩子都比同龄人有更多的了解,可他还对这份职业有这样一分执着。我为孩子的勇气由衷的钦佩。
试着和孩子聊起这些灰色事件,让我惊讶的是,孩子对我说:「妈妈,等我高中毕业还要两年,上大学要五年到七年,到那个时候就好一些了!」我汗颜了!我没有想到孩子会对未来的医疗环境充满期待。
在我们这些成年人对这个行业日渐失望的时候,在越来越多的人放弃这个行业的时候,在医荒问题日显严重的时候,孩子还能保持这样清明的内心,我真是自愧不如。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对不久的将来有那样美好的期待。
还有两年就是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了。对于要改变一个社会现象,两年时间实在太短了,可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想法,两年时间绰绰有余。我不知道两年之后是否可以坚定鼓励孩子学医的信念,可我希望不会因为这个社会一时的现象而让更多的孩子失去对这个崇高职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