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STF 新结直肠癌筛查意见解读:FIT 和结肠镜脱颖而出

2016-07-04 19:55 来源:丁香园 作者:liwenjie
字体大小
- | +

结直肠癌作为可开展大规模筛查的胃肠肿瘤,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鉴于此,美国大肠癌圆桌会议宣布到 2018 年,实现更大范围的结直肠癌筛查(普及率达 80%)。然而,目前关于结直肠癌筛查的准确性,筛查的时间间隔及危害性仍存有争议,尤其是结直肠癌筛查手段的有效性仍存在较大差异。

针对这些问题,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 (USPSTF) 的推荐意见则对临床医生及患者的筛查选择则具有指导意义。

为了进一步明确各个结直肠癌筛查手段的优劣性,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胃肠病学的 Inadomi 博士从各筛查手段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等角度,对 USPSTF 结直肠癌筛查推荐意见进行了解读,结果发表在 2016 年 6 月的 JAMA Oncology。

文章分析认为,关于结直肠癌筛查,相对于 2008 年建议的 3 种筛查手段,USPSTF 更新的建议则推荐 7 种不同的筛查手段:结肠镜检查、粪便隐血免疫化学检测 (FIT)、愈创木脂为试剂的粪便潜血实验 (gFOBT)、单纯乙状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联合粪便隐血免疫化学测试、粪便隐血免疫化学检测-DNA 检测(FIT-DNA)、CT 结肠镜检查。也就是说,USPSTF 关注的焦点已从筛查特异性转移到筛查的重要性。

1. 粪便检测手段

USPSTF 更新的粪便检测手段中,FIT 不仅可以改善 FOBT 筛查的死亡率获益,而且可减少因假阳性结果所致的不必要的结肠镜检查,因此,目前 FIT 已很大程度取代了 gFOBT。然而,不同的 FIT 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差异,其变化范围则分别为 73%~92% 和 87%~95%。

FIT-DNA 作为另外一种选择,研究显示其检测结直肠癌敏感性大于 FOBT,但特异性较低。此外,目前仍缺乏 FIT-DNA 筛查人群发病率、生活质量、癌症发生率或筛查获益的相关数据。并且,从医疗保险报销的角度出发,每 1 次/3 年的 FIT-DNA 检测并非 FIT 或结肠镜检查理想的备用方案。

2. 乙状结肠/结肠镜检测手段

关于乙状结肠镜检查,此前建议 1 次/5 年,并且联合 1 次/3 年的 FOBT。2016 年推荐意见则将乙状结肠镜筛查时间间隔延长至 10 年,同时增加每年 FIT 的检查频率。虽然乙状结肠镜筛查的证据确凿,但相对于 FIT(10%)和结肠镜的使用率(60%),乙状结肠镜检查则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目前,结肠镜检查(1 次/10 年),虽然并无相关的临床随机试验证实其可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但大量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已证实其可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结肠镜检查已成为最普遍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

3. 其它

USPSTF 推荐的筛查手段中,CT 结肠镜则面临诸多问题,如缺乏其有效性相关的临床随机试验数据,缺乏具有指导意义的筛查间隔数据,存在潜在的危害,尤其是放射线诱导癌症的风险等等,仍需要进一步评估。

此外,FDA 批准的血液循环 DNA 甲基化 septin-9 检测作为结直肠癌筛查手段,其敏感性 (48.2%) 和特异性 (48.2%) 均低于 FIT,并且缺乏死亡率获益的相关数据。

此外,目前 USPSTF 关于癌症筛查对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影响的模拟,采用美国癌症干预和监测模型网 (CISNET),其综合数据来源于临床试验和评估筛查手段优劣的流行病学研究。模型的应用可增加结果的有效性及结论的可信性,但两系统 (访问) 和病人 (利用) 的因素则阻碍筛查的依从性,而增加对依从性的干预则导致医疗资源紧张,此外,经济因素,尤其是医疗保险的相关制度也严重阻碍筛查的推广。

总而言之,为了进一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应单单关注筛查手段的优劣,还应重视筛查的一致性,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结直肠癌筛查。

编辑: 张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