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室的「老」熟人

2016-11-04 20: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杨自坚
字体大小
- | +

在血常规实验室呆久了,你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病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他们的印象会慢慢模糊。但却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患者,他们无意间的表达,会在你内心烙上深深的印迹。

他们是这样一群孩子: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苦难;品读着大人眼中的世间冷暖;还有着那些同龄人所没有的坚毅和成熟。

我管这些孩子叫「老」熟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隔三差五就来查一次血常规,时间长了,他们的名字、具体病因、甚至连大概的血常规参数都能烂熟于心。看到这,估计大部分人都能猜到我说的「老」熟人是谁了。没错,他们就是那些在与死神抗争的白血病患儿。

我记得在血液科实验室实习的第一天,就跟老师下血液科病房采集标本。端着采血盘,紧跟在老师后面。刚刚踏入血液科病房,一种压抑的感觉扑面而来,没有了外面大厅的嘈杂,这里的大人小孩或者死死的看着手机屏幕,抑或盯着墙上的电视机循环播放着新闻动态。在他们脸上,我看不到希望,更多的是一丝茫然和无助。老师侧过身悄悄的告诉我,家庭条件好的病人都去北京、上海的大医院看病去了。留在咱们这些小医院的,都是化疗维持,或者干脆放弃治疗的。听到这,内心顿觉一丝凉意……

经过几天的学习和摸索,老师终于放心让我上手操作。我暗暗鼓励自己,一针见血,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第一位患者叫小张,今年十五岁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未移植。当我还在惊诧小孩子没人陪护时,老师说道,小张可是咱血液科的老熟人了,爸妈在南方打工挣钱供孩子化疗,通常爷爷奶奶给小张办了住院手续就回家卖菜补贴家用了。剩下他一人面对骨穿、腰穿、化疗、骨髓抑制……

小张很懂事,主动把没有输液的胳膊伸过来。看到他胳膊上沿血管走向密密麻麻的针眼和瘀斑,我顿时没了底儿,刚才的信心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准备工作就绪,我拿着采血针,手不自觉的抖动着。犹豫了很久才进针,血管就在那里,可就是不见回血,第一次我还是失败了。内心充满愧疚,不知道怎么跟病人解释。反倒是小张主动安慰起我来「一看你就是新来的吧,我的血管可是这个病房最好抽的,不用紧张你应该从这里进针,你的老师们都是从这儿进针的……」 汗珠不停地顺着脸颊向下滑落,在小张「老师」的指导下,我成功了,却没有当初想象的喜悦与自豪感。

跟血液科的这帮「老」熟人接触久了,我发现之前的判断都是错的。他们其实很开朗,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脆弱,每天以泪洗面,自怨自艾。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没有接受到最好的治疗,对待疾病或死亡他们坦然接受,勇敢面对。反倒显得我这个旁观者像琼瑶剧一样,内心脆弱,矫揉造作。

我上班三年了,也认识了不少血常规的「老」熟人。因为化疗他们一个个变成小光头,因为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他们原本天真烂漫的小脸蛋变成了圆滚滚的满月脸。看到他们坐在走廊上焦急而又渴望的眼神。我能做的只有以最快的速度把一张最真是的结果交到他们手上。「哈哈,小王的骨髓抑制期终于熬过去了,细胞终于开始涨了……」「唉,浩浩怎么打了升白针,白细胞还是这么少……」 他们接过化验单,或开心或失落,然后转身,背影默默地消失在走廊尽头……

作为一名小小检验师,我可能永远体会不到医生将病人医治好的成就感。但我会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每一项结果,看到患者们的各项检测指标逐步恢复正常,内心也会小开心。

最后,希望血常规室的「老」熟人们,永远快乐的活下去……

编辑: 孙舒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