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工作的小伙伴们,你能正确使用手套吗?
手套分类与用途
1. 分类
(1)根据工作性质可将手套分为灭菌手套和非灭菌手套,灭菌手套分为外科手套和检查手套,非灭菌手套又分为清洁检查手套(如 PE 手套)和家政手套;
(2)根据制作材料分为乳胶手套、丁腈手套、聚乙烯(PE)手套和聚氯乙烯(PVC)手套;
(3)根据是否有隔离剂分为有粉手套和无粉手套;
当然根据适用情况还有麻面和光面之分、厚薄之分等。
2. 用途
(1)外科灭菌手套:无菌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无菌程度要求较高的操作如手术操作、分娩、中央导管置管、全胃肠外营养液配制等。
(2)清洁检查手套:清洁非无菌的,一次性使用。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使用。
(3)家政手套:清洁可重复使用。主要用于不直接接触人体的情况下,环境物表的清洁均可使用家政手套。
(4)丁腈手套:是乳胶手套最理想的替代品,高度贴合手部肌肤,具有超强的舒适性。适用于高风险接触血液或体液的非无菌操作;涉及锐器的操作、处理细胞毒性物质和消毒剂。
目前我国医学实验室同仁们使用的多是有粉的合成橡胶清洁检查手套和 PE 材质手套。
如何正确使用一次性橡胶手套?
1.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规定: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脱手套指征:手套破损或疑有破损时;接触血液、体液、破损皮肤和粘膜之后或操作结束之后;接触每个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或污染的身体部位之后。
2. WHO 发布的第三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 11 章「个体防护装备和防护服」规定:当进行实验室操作时,手可能被污染,也容易受到「锐器」伤害。在进行实验室一般性工作,以及在处理感染性物质、血液和体液时,应广泛地使用一次性乳胶、乙烯树脂或聚腈类材料的手术用手套。可重复使用的手套虽然也可以用,但必须注意一定要正确冲洗、摘除、清洁并消毒。
3. 有粉手套的危害
2016 年 3 月 22 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公告,提出名为《关于禁用有粉外科手术手套、检查手套及用于润滑外科手术手套的可吸收粉末的禁令》的医疗器械禁令提案,建议在全美范围内禁止大多数有粉医用手套,其中包括所有的外科手术手套和外科检查手套。
有粉手套对佩戴人员的最大伤害是过敏,以及脱落的粉剂对患者的接触部位的损害。国内提供给实验室人员使用的多是有粉手套,对于粉剂过敏的同仁可以更换丁腈手套。
检验人员佩戴手套的现状
目前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工作期间戴手套已经不是问题,但是换手套和脱手套的意识还有待加强。笔者 2015 年 12 月份在丁香园检验版发帖调查过实验室人员脱戴手套的习惯问题,不规范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手套更换频率低,一副手套能用一上午。
(2)戴同一副手套接触标本、仪器、笔、键盘、桌面等实验室各种设施以及检验报告、SOP 文件、书籍等。
(3)戴同一副手套给多个患者采血。
(4)PE 手套和橡胶手套一起戴,重复多次脱戴。
(5)戴手套打接电话。
(6)手套破损不及时更换。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外,与国内医疗机构倡导的医疗成本科室核算以及国人「勤俭节约的优良美德」有很大关系。实验室工作期间佩戴手套,的确保护了个人,但是污染的手套随意接触其他物品,带来的是更可怕的环境交叉污染,其危害性无法估量。
在美国临床实验室工作的丁香园战友 weiwhy 说,美国实验室对一次性手套从来不计成本,一个实验室人员工作完一项工作必须更换手套,一个小时可能更换十几副,污染的手绝不会接触公共环境。
实验室工作人员认识到戴手套的利与弊,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及时更换污染的手套、不随意接触公共物品,才能提高整个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和自身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