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1. 主要病史
青年男性,因腹痛伴腹泻 8 天入住我院消化内科,患者 8 天前无诱因出现腹痛,以脐周痛为主,伴腹泻,为水样便,5~6 次/日,腹泻后腹痛不能缓解,偶有大汗、乏力,无寒战、发热,无心悸、胸痛,无腹胀、便血、黑便等,曾至当地卫生所就诊,服用「保济丸」等药物后患者症状不能缓解。现就诊于我院, 无家族遗传病史,无宠物接触史,无疫区居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等。
查体:神清,精神可,查体配合,右下肢可见多处片状皮疹,左下腹有压痛,余无异常。
2. 实验室检查
住院第一天常规检查:大便潜血阳性,未见寄生虫卵,WBC 23.76 × 109/L ↑,嗜酸粒细胞 27% ↑,红细胞 4.52 × 1012/L,血红蛋白 137 g/L,红细胞压积 0.42、总蛋白 56.5 g/L ↓↓、白蛋白 35.2 g/L ↓↓、糖 3.2 mmol/L ↓↓、尿酸 191 μmol/L ↓↓、脂蛋白(a)0.41 g/L ↑↑、降钙素原 0.51 ng/mL ↑↑。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小便常规未见异常。
第二天行肠镜检查,全结肠各段多处点状糜烂,并见多条白色活虫体,予以钳除两条虫体送检,肠腔无充血水肿,无糜烂溃疡、出血等。
于检验科进行虫体检查:虫体细长,一条长约 1.1 cm.另一条约 1.2 cm,头尾宽度大约为 0.3~0.4 mm,中间最宽部位为 0.7 mm,为淡红色,半透明,虫体形态呈 C 形,有口囊,拟为「钩虫活虫」,重新检查大便常规:仍未找到钩虫卵,利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每张片可找到 1~2 个钩虫卵。
图 1 为虫体
3. 病例诊断
(1)钩虫病;
(2)结肠炎。
并给予患者阿苯哒唑杀虫治疗,续予抑酸、护胃、抗感染、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电解质等对症处理,患者症状逐渐好转。
案例解析
钩虫是一类口囊发达的肠道寄生线虫,我国人口感染率约为 6.12%,钩虫病为我国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黑热病丝虫、及钩虫)之一。人体常见寄生钩虫以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为主,我国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钩虫病是由于钩虫或幼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皮肤、呼吸系统或者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病变,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与钩虫感染不一样,钩虫感染是仅在粪便或组织中检获钩虫虫卵和幼虫、或者成虫,但是感染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
钩虫的感染可通过皮肤接触或生食蔬菜经口传播,以青壮年多见。本病例中,患者并无去过疫区或者土壤接触史等,但是患者自述前段时间内曾进食鱼生,不排除因此感染的可能。
钩虫病可表现为皮肤瘙痒和腹痛腹泻,以及贫血,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会有这些特征性临床表现。此病人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右下肢可见多处片状皮疹,血色素正常,嗜酸粒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并没有引起贫血,所以容易与其他肠胃炎混淆诊断。此时病原学的检测就非常重要了。钩虫病导致贫血主要是由于钩虫口囊吸附患者肠壁,吸食血液并分泌抗凝物质,并且经常更换吸附部位,所以会导致肠壁粘膜的渗血,严重者会引起大出血。
临床上诊断寄生虫感染多通过粪便、血液或者其他体液检查虫卵来确诊,镜下虫卵形态相对于成虫来说更容易辨认。成虫的获取以及它的形态检查还是比较少的,但随着消化内镜的广泛运用,寄生虫通过肠镜,胃镜检出的现象还是逐渐增多的,所以关于成虫形态的辨认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病例中,当肠镜室送来白色活虫体给检验科检查时,我们初定为「线虫」,有些同事觉得像钩虫,有些认为是「蛲虫」,因为形态大小有点相似,后来通过翻找图谱,钩虫头端向背面仰曲,头部有特征性的口囊,蛲虫则两头尖细,具咽管和咽管球,最后结合病人症状,确定为「十二指肠钩虫」。可见,寄生虫成虫形态辨认对于某些检验人员来说也是弱势。
该病人入院后多次检查粪便常规,利用生理盐水涂片均未找到虫卵,这就是粪便检查虫卵的弊端所在,大便常规检查虫卵是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容易漏诊,这有可能是我们检验人员不够细心导致的或者是粪便标本量少。后来我们通过饱和盐水浮聚法,才找到了 1~2 个虫卵。鉴于此,我们更应该把这种浮聚法检查虫卵的方法普及,或者是通过镜检多张涂片,以及钩蚴培养法等,以提高虫卵检出率。
该例患者因腹痛腹泻在外诊所治疗无效,入住我院后,虽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是医生根据患者主诉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多处糜烂并见活虫,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计数显著增高,而嗜酸粒细胞反应性增高多见于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并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后终见虫卵,及时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缓解症状。
因此,对于那些严重腹痛腹泻,嗜酸性粒细胞高度增加的患者,医生高度怀疑寄生虫感染的时候,更应该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并通过有效的方法,例如饱和盐水浮聚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幼虫培养等方法来提高寄生虫的检出率,有条件者,可行肠胃镜检查寻找成虫,以尽快明确诊断。